清代后期的扬州画家王素,是一位艺术才能全面,既有 传统功力又善于吸收外来经验的画家。乾、嘉以后,西方绘 画之风广泛传播,国内的一些画家拓宽了视野,开始在作品 中探索光、形、色的表现手法,王素是这一时期将传统绘画 与西洋绘画结合得较好的一位。 王素,字小梅,小某,号竹里主人,晚号逊之。

生于清 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,卒于光绪三年(1877年),扬州 甘泉人。《清画家诗史》《墨林今话续编》《广印人传》等 均有载:道光初年(1821年),他与魏小眠、王应祥齐名, 被推为“扬州十小”之首,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。咸丰三年 (1853年)太平天国入扬州时,迁居邵伯、郭村,逾年重返 扬州。约在清同治、光绪间寓南通曹家埠任家庭教师,教小 姐画仕女。 汪研山《扬州画苑录》记载,王素“幼师鲍君荠田, 以其拙,而日夕临摹新罗山人至再至三,凡人物花鸟以及走 兽鱼虫,无不入妙。

早年即有声誉……当道光初年,若魏小 眠、王古灵昆仲皆一时高手,先生掉臂其间,悉与并驾”。 王素的画造型准确,栩栩如生。《扬州画苑录》又载: “有倩画南北星君者像,苦无根据,乃躬诣蕃厘观,图其塑 像为稿本。其虚心若此。”说明他的画系经过严格的写生而 来。正是由于这种执着与认真,王素成为一名艺术才能较为 全面的画家,凡人物、花鸟、走兽、虫鱼,无不入妙。 王素兼能篆刻,效法汉印,但为画名所掩。据《芜城怀 旧录》记:王小某“画宗新罗,为海内所重,常住观音庵。 

王素 马上郊游图 89cm×20.8cm 南通博物苑藏     王素 玉楼人醉图 89cm×20.8cm 南通博物苑藏

当时士大夫皆非王画吴书不足相配。若不得其一,即以为减 色。”吴者,指道光、同治年间著名书画篆刻家吴让之。王 小某与吴让之书画声名并重。当时,达官贵人都以拥有吴让 之的字、王素的画为荣,并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。 董玉书《芜城怀旧录》还记:“扬州画师初推小某, 小某以后又推若木,若木以后当推石湖。”石湖为王小某的 再传弟子。王素是晚清扬州画坛的领军人物,在结合传统绘 画、吸纳西画技巧方面颇为成功,作画手法多样,既能小笔 勾描,又能大笔挥写。在生宣上画仕女、人物,擅长一种小 笔写意,则是他的显著特点。 

南通博物苑收藏的《马上郊游图》《玉楼人醉图》是 极具抒情性和戏剧性的清代佳作,纵89厘米、横20.8厘米, 为纸本立轴。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明代长篇世情小说《金瓶梅》,王素采用全景式构图,以“金勒、玉楼”诗意工笔绘 制富豪权贵生活悠闲,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情景。画卷布局 流畅和谐,格调清新高雅。 《马上郊游图》绘江南早春二月,疏柳远山,淡冶如 笑,绿茵溪流,桃杏争芳,相映成趣。主骑马仆随后,观 赏沿途景致。男子身着圆领袍,头戴黑帽,腰扎锦带,白色 玉扣,脚穿方靴。

乘骑行进中,身躯微微右倾,左手握缰 绳,右手持马鞭,回首张望,神采奕奕。侍童手持团扇,紧 随其后。马匹略带装饰,张口嘶鸣,躯干粗实,臀尻圆壮, 四肢修长,马蹄轻举缓步,通过视觉似乎可感受到敲击地面 的“嘚嘚”声,作品洋溢着生命之气。全卷景致错落,笔法 细腻,设色妍丽。人马用铁线描,略带转折方硕笔触,线条 细劲有力。树石细笔勾勒轮廓,轻重顿挫,朴拙劲朗,充满 变化。画山水更是一丝不苟,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着无边的 江流,壮阔沉静,柔美流畅。山峦、桥栏、人马、林木用色 墨、朱砂、石青等色彩渲染。

上题七言绝句:“金勒马嘶芳 草地。”署款:“汉卿先生大人属临顾西某画本。即以就 正。王素。”钤印“小梅”朱文。 《玉楼人醉图》画面一派春光,山清水秀,杨柳吐绿, 桃杏盛放,主仆俩纵情于山水楼阁间,整幅画浸透着一股阳 光般的暖意。王素通过艺术手法将远景、近景一同向中景聚 拢,使倚阑而坐的仕女——孟玉楼备受瞩目。她是《金瓶 梅》中贯穿全书的人物,有着传统与悖道共存的双重特征和 精明狠辣、温柔圆滑相结合的多元性格特点。孟玉楼经历了 三次婚姻,第一次嫁给贩布商人杨宗锡,可惜正当生意兴隆 时,丈夫死于贩布途中。

守寡一年多后,孟玉楼带着丰厚的 嫁妆做西门庆第三房妾。在西门庆病逝后,孟玉楼与知县儿 子李衙内相遇,二人一见钟情,结为夫妻。就这样孟玉楼从 普通商贩的妻子——五品提刑官的宠妾——官二代的妻子, 一次比一次嫁得好,“在人欲与礼法的矛盾中,既满足了人 欲,又无伤于礼法”。“离经叛道”却“圆满安定”[1]。 孟玉楼在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的画廊中,具有“典型” 意义[2]。王素对其描绘细致入微,在形象塑造上,采用面部 的四分之三侧描,黛眉杏眼,玉鼻挺直,樱桃小嘴,浅然一 笑,貌若芙蓉。

窈窕身材,以圆润劲健的线条勾勒,身着鸡 心领粉裙,右手拿着纨扇,左手搭在右臂上,淹然百媚。在 王素的笔下,玉楼细腻、含蓄、复杂的内心情愫随着弯曲灵动的线条呼之欲出,尤其是眉目间传神达意的描绘,将其对荣华富贵的企慕展现得淋漓 尽致,折射出晚清女性对自身解放的合理追求。陪伴在侧的侍女装束简朴,眼眉低倾, 嘴角含笑。画卷中的每一段线条行云流水般自然,巧用景致烘托人物,园林的亭台楼 阁、栏杆台基、花卉树木不仅赋予画作勃勃生机,还衬托出这个自尊自强又身怀巨财的 玉楼,只有自由自在的天地才是她的容身之所。

这种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,遵循了形貌刻画的规律,让人心醉于“杏花 天”,是画家对孟玉楼享受生 活、追求幸福指向的认同。画面 中无论是人物还是景观的描绘 都带有一种典雅的神韵。应景画 题:“玉楼人醉杏花天。”署 款:“癸亥夏日写于竹里旧馆。 

小某王素。”钤印“小某”朱 文。 纵观《马上郊游图》《玉 楼人醉图》,通俗化与文学性兼 容,王素巧妙地将山水、人物、 鞍马、花木等画科技艺融于一 体。全卷凝然如思、含情不语, 在尽显古时画作“细密精致而臻 丽”风韵的同时,颂扬了孟玉楼 凭借自己的智慧,主宰自身命 运。这是画家对女性精神的讴 歌,亦是其内心情感的抒发。 

人以画传,这是对美术家 成就最公允的肯定。生活于清代 后期的王素在我国绘画发展的进 程中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人物、山 水、花鸟画家,是清代“扬州画 派”中晚出的后起之秀。早在晚 清、民国年间,王素的作品就编 成多种画册,印成各种画稿,广 为流传。由于他章法严谨,造型 准确,常作习画者范本,他的艺 术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很好继 承的。 (作者单位:南通博物 苑) 

注释: 

[1]黄霖.黄霖说金瓶梅[M].北京:中华 书局,2005:74. 

[2]孔繁华.金瓶梅的女性世界[M] .郑 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1:121.

广告 各位艺友,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: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,点击❉❉☛ 在线办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