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初山水画坛,高手林立,流派纷纭。若论影响力之 大小,梅清除影响了青年石涛之外,其一时沾溉,或不出宣 城。但若论画境之僻奥特异,精灵古怪,远离常规,远出尘 世,令人惊愕赞叹,无法忘怀,则梅清无让焉。 当年初见梅清,猜测此公,定是深山畸人,心在白云, 不交凡客,但吟幽情。
梅清 宣城胜览图册页二十四开之五 27cm×54.6cm 瑞特保格博物馆藏
后来读其生平大略,居然出身于世代 为官的宣城望族,喜游历,喜交友,喜唱和宴集,是有能 量、有热心、有威望的宣城画派之首。想来也是,梅清若不 是家中插架万卷的世家子弟,又如何能够自小读书习画,做 好成为大画家的充分准备?若不是到处访奇探胜,又如何能 对比出黄山的天下独绝,画出黄山的绝妙幻影? 而更出意外的是,梅清20岁逢甲申之变,他不应该如渐 江、髡残、程邃、杨文聪、恽寿平等人一样,参加抗清斗争 吗?或者如朱耷、傅山、龚贤、戴本孝、查士标等更多的文 人画家一样,始终与新政权疏离,以遗民身份终世吗 ?可 是梅清没有,他几年之后,就加入了追求功名的人群,连续 参加科考,坚持了十几年,直到四十五岁第四次落榜,才心 灰意懒,慨叹:“瞿山老风尘,三年一行役,浮名走天下, 纷纷复何益。誓归南山南,吾自适吾适。”
梅清 松石图 301.5cm×120.8cm 上海博物馆藏
从此转移人生主 题,一心完成其精彩的艺术使命。 因为此一段经历,梅清的形象是否没有那么完美那么 纯粹了?但是作为复杂的人,一个充满矛盾纠结和多重选择,经历失败挫折又找到了转机和新生的人,却是更加丰富 真实了。也许正是前面的不纯粹,熏染世尘太重,才使他的 后期,更加珍惜山川烟云之供养,更加沉醉于三十六峰的仙 境。 梅清常用的闲章,有“我法”“古人在我”“不薄今 人爱古人”等,这些作为观念,被石涛完全继承了下来。其 实可以说,凡有创造力的画家,在骨子里都具备这种精神。
梅清 黄山图册页八开之七 26cm×33cm 故宫博物院藏
董其昌说,学古人“妙在能合,神在能离”,学古必须弃其 样貌,取其精髓,然后自成笔墨,不为古人神气所压,不 为古人畦径所拘。董其昌之后的清初好手,谁人不是如此! 在这些高手这里,变古是崇古的完成,崇古是“成我”的前 提。但梅清的奇异在于,他在古人那里,看到了其他人都看 不到的东西。或者更准确地说,他画上呈现出来的,已经不 是古人的精髓,而是古人之迹在他古怪精灵的心里“神遇迹 化”一番之后的新事物。所谓“古人在我”,正是如此这般 地由古人变成了我,古法变成了我法。
梅清 黄山图册页十开之二 28.6cm×44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
而梅清最终所成之 “我”,也与其他高手,拉开了最大的距离。 人们皆知同以画黄山著称的渐江,是学倪瓒而成功的 画家。在渐江心里,倪瓒是作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。在梅清 的心里,古人则往往是作为碎片而存在,作为梦影而存在。